洛陽博物館創(chuàng)建于1958年,是首批國家一級博物館,也是中國地方性的綜合歷史博物館。是河南省洛陽市唯一的一座綜合性歷史博物館,館藏文物40多萬余件。
洛陽博物館位于隋唐里坊區(qū)西北隅,洛陽博物館造型氣勢恢宏占地300畝,建筑面積6.2萬平方米,其中地上面積4.2萬平方米,地下2萬平方米,總投資3.5億元。建筑外形如方鼎屹立,寓意“定鼎洛邑”、“鼎立天下”。洛陽博物館北臨洛浦公園,南接植物園,環(huán)境優(yōu)美,交通便利,是洛陽市的文化地標。
1958年5月,洛陽博物館始建,原址位于洛陽洛南關林。是新中國成立后,地市級最早建立的博物館之一。當時由于財政緊張,暫定關林廟為館址,洛陽市文物管理委員會與博物館合署辦公,編制14人,關林廟的大殿和廂房辟為展廳。60年代初的“三年困難時期”博物館工作受到影響,“文化大革命”期間,由于“破四舊”狂飆,內部之爭,博物館正常工作基本陷于停頓。1969年,博物館工作人員到農村接受再教育,解放軍某部接管關林廟。博物館人員返回后,暫住西關,業(yè)務處于停滯狀態(tài)。
1972年,博物館借王城公園的一座簡易花棚,舉辦《文化大革命時期洛陽出土文物展》,這個花棚也成了洛陽博物館的第二個臨時館址。1972年,漂泊不定的狀況有了轉機。洛陽市政府在財政困難的情況下,批準建設博物館新展樓。展樓由洛陽市設計院李傳澤設計,分期施工建設。1974年5月展樓一期工程完工,投入使用。洛陽博物館自1958年成立,經歷八年廟內展,三年棚內展,終于有了展覽樓,實現(xiàn)了歷史性跨越。
1973年,洛陽博物館遷至市區(qū)中州路。博物館陳列大樓是一座琉璃瓦裝嵌的民族形式建筑,1974年5月1日正式開館。
1974年10月,館址落成遷此。占地積35畝,展覽大樓面積2800平方米,文物庫房3141平方米,綜合辦公樓1550平方米。現(xiàn)有館藏文物近40萬件,可供陳列展覽文物約3.5萬件。
1975年,洛陽博物館負責白馬寺的修復,對外開放。白馬寺成為博物館的下屬股級單位。
2007年底,洛陽博物館新館開工建設,占地300畝,建筑面積6.2萬平方米,總投資4億元。新館建筑由主樓和附樓組成,于2009年2月建成。
2008年5月,洛陽博物館被命名為首批國家一級博物館。
2009年4月,舉辦中國2009世界集郵展覽。
2009年10月,先后成功舉辦大遺址保護洛陽高峰論壇國際性大型展覽。
2011年4月1日,洛陽博物館新館開館并對外試開放。
2011年4月16日全面對社會公眾開放。現(xiàn)舉辦有大型基本陳列“河洛文明”和“珍寶展”、“漢唐陶俑展”、“唐三彩展”、“宮廷文物展”、“石刻藝術展”、“書畫展”六大專題陳列。展覽面積1.7萬平方米。
洛陽博物館堅持舉辦靈活多樣的臨時展覽,不斷為公眾提供新的文化產品。先后引入具有異域風情的《秦漢——羅馬文明展》、《風格挪威畫展》,《非洲文物藝術展》及自主策劃《絲路起點——絲綢之路與洛陽》、《運河中樞——大運河與洛陽》等等大型臨時文物展覽,豐富展覽內容,使觀眾到博物館參觀能夠常看常新。洛陽博物館堅持走出去的辦館宗旨,先后在美國、法國、日本、韓國、意大利、比利時、瑞典、澳大利亞等20多個國家和地區(qū)獨立或合作舉辦了文物交流展覽,在國內外產生了積極影響。
洛陽博物館的成長和發(fā)展得到了黨和國家領導人的親切關懷。周恩來、劉少奇、董必武、胡錦濤、吳邦國、李瑞環(huán)、李長春等同志先后來洛陽博物館參觀和指導工作,印度總理拉奧等外國政要也先后來館參觀訪問。
洛陽博物館堅持收藏保管、科學研究與社會教育有機結合,平衡發(fā)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