打虎亭古墓是東漢時期的,打虎亭漢墓分為東西兩墓,西為畫像石墓,東為壁畫墓,打虎亭漢墓墓東為畫像石墓,墓主人是漢弘農(nóng)郡太守張德,字伯雅,河南密縣人。墓西為壁畫墓,墓主可能是和張伯雅有親屬關系的人。這兩座漢墓的內部建筑形式和結構基本相同,墓壁均繪有色彩絢麗,內容豐富的石刻畫像和壁畫。東墓規(guī)模略小,壁畫多是模擬墓主生前的莊園生活,有收租、坐廚、迎賓、宴飲、舞樂和百戲、相撲、車馬出行、侍女圖等。
畫像內容包括了東漢時期人們生活、衣、食、住、行各個方面,猶如一副活生生的東漢風情畫卷。其中的《制作豆腐工藝圖》表現(xiàn)了東漢時期人們制作豆腐的完美過程,在國內絕無僅有,是目前發(fā)現(xiàn)的世界上最早的有關豆腐的記載。《宴飲百戲圖》這是一幅長7.3米,高0.7米的巨幅壁畫。畫面的上邊繪彩色帳幔,其下繪百戲圖。畫的西部繪紅地黑色幄幕,其前繪有大案,案面繪朱色杯盤。案帝國坐二人,身著長衣,似為墓主人宴飲圖像。壁畫墓通長19.8米、寬18.4米、高15.2米。
西墓龐大,用磚石筑成,分七室,總長25.16米,寬17.8米,中室高4.88米。墓底鋪煤,厚0.5米。墓內畫像、石刻豐富,雕刻風格獨特。東墓規(guī)模略小,壁畫多是模擬墓主生前的莊園生活,有收租、坐廚、迎賓、宴飲、舞樂和百戲、相撲、車馬出行、侍女圖等。該墓于1963年6月公布為河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,1988年元月公布為全國文物重點保護單位。畫像石墓長近27米,寬近21米。中室頂高6米多,墓壁雕刻畫像近200平方米;分六室,由前室、中室、后室及東、南、北三個耳室組成。后室是放置主人棺槨的地方,中室西部為祭臺,放置著石幾、石案。其余各室內壁與甬道、石門,都有豐富瑰麗的畫像石刻。甬道及前室刻有《迎賓圖》,南耳室、甬道兩壁刻有《車馬圖》,南壁刻有《收租圖》,在耳室刻有《庖廚圖》。壁畫墓長近20米,寬18米多,中室頂高6.7米。墓內彩色壁畫190多平方米。除后室外,其余各室都畫有色彩鮮明、內容豐富的壁畫。
墓內大量的以朱砂,朱膘,石綠,石黃,黑墨等礦物質顏料繪制的彩色壁畫,距今已有1800多年,但仍色彩艷麗,鮮亮如初。其中的《宴飲百戲圖》是壁畫中的精品,長7.3米、高0.7米,熟練的運用了平涂著色的技法,在中國美術史上具有極高的藝術地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