歇山式屋頂是明清古建筑常用的屋頂樣式,歇山式屋頂簡稱歇山頂,由于其正脊兩端到屋檐處中間折斷了一次,分為垂脊和戧脊,好像“歇”了一歇,故名歇山頂。
歇山頂共有九條屋脊,即一條正脊、四條垂脊和四條戧脊,因此又稱九脊頂。歇山頂分單檐和重檐兩種。重檐,就是在基本歇山頂?shù)南路剑偌由弦粚游蓍埽蛷T殿頂?shù)诙艽笾孪嗤T谥袊糯ㄖ蓓數(shù)臉邮接袊栏竦牡燃壪拗啤F渲兄亻苄巾數(shù)燃壐哂趩伍軓T殿頂,僅低于重檐廡殿頂,而單檐歇山頂?shù)陀趩伍軓T殿頂,只有五品以上官吏的住宅正堂才能使用,后來也有些民宅開始使用歇山頂。例如天安門、故宮的太和門、保和殿、乾清門都是重檐歇山頂,歇山頂屋脊上有各種脊獸裝飾,其中正脊上有吻獸或望獸,垂脊上有垂獸,戧脊上有戧獸和仙人走獸,其數(shù)量和用法都是有嚴格等級限制的;而妙應(yīng)寺山門、智化寺智化殿、臺北府城北門則為單檐歇山頂。
歇山頂。其上半部分為懸山頂或硬山頂?shù)臉邮剑掳氩糠謩t為廡殿頂?shù)臉邮健P巾斀Y(jié)合了直線和斜線,在視覺效果上給人以棱角分明、結(jié)構(gòu)清晰的感覺。
歇山式的屋頂兩側(cè)形成的三角形墻面,叫做山花。山面有博風(fēng)板,山花和博風(fēng)之間有段距離,可形成陰影。為了使屋頂不過于龐大,山花還要從山面檐柱中線向內(nèi)收進,這種做法叫收山。
歇山頂?shù)某霈F(xiàn)晚于廡殿頂,其樣式最早可見于漢闕石刻,在漢代的明器、北朝石窟的壁畫上,也都可看到歇山頂。現(xiàn)存最早的歇山式建筑是五臺山的唐代南禪寺大殿。
到了宋、元時期,歇山頂已經(jīng)大為流行,一些建筑物的單檐廡殿式主殿開始改為重檐歇山式,明代時重檐歇山更廣為運用到殿宇建筑之中,超越單檐廡殿,成為僅次于重檐廡殿的最高等級建筑樣式。
早期的歇山頂比較小,山墻側(cè)透空,沒有山花板,只有懸山式的博風(fēng)板。明清時期,由于官式做法使用采步金和草架柱子,因此出現(xiàn)了大歇山,同時,山面開始不透空,明朝時多用磚頭壘砌山花,到了清朝才常在博風(fēng)板里加上山花板。而自明代以來,歇山式建筑日益高大,同時收山的尺度縮小、正脊的尺度加長,這使得建筑看起來更加高峻凝重。
古建筑的建筑樣式都是隨著歷史在變化,為了是更實用和美觀,從側(cè)面反映出中國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。
歇山式屋頂樣式圖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