青釉是瓷器中最古老的顏色釉,白釉瓷器就是從青釉瓷器中發(fā)展起來的,在唐之前所謂的白釉瓷器都是發(fā)青色的。青釉包括豆青、冬青、粉青、梅子青、蟹殼青諸種。青釉至清雍正時,景德鎮(zhèn)青釉瓷器的生產(chǎn)達到了燒瓷史上的最高峰,雍正的青釉釉面光潤、堅致、細密,此特點一直保持到乾隆、嘉慶時期。
青釉是我國傳統(tǒng)的色釉,系以微量的氧化鐵作呈色劑,經(jīng)高溫還原焰燒造而成,釉色清淡含蓄,類冰似玉,深受人們的喜愛。清代康熙、雍正、乾隆時期,青釉瓷器進一步發(fā)展,在釉色控制技術(shù)方面更加嫻熟,燒造出大量粉青、冬青、翠青釉、青白釉等名貴青釉瓷器。
青釉荸薺式三系瓶,清雍正,高14.6cm,口徑7cm,足徑11.1cm。
瓶撇口,短頸,斜肩,肩部有三系,腹大而扁,圈足。通體及足內(nèi)均施青釉。腹部凸起兩道弦紋,近底處有凸蓮花瓣紋一周。足內(nèi)書青花“大清雍正年制”三行六字篆書款。 荸薺式瓶是清代流行的一種瓷器瓶式,首創(chuàng)于康熙時期。其直頸較粗,有撇口與直口之分,器腹均為扁圓形,狀如荸薺,故此得名,又稱直頸瓶。
蘋果青釉瓶,清康熙,高21.2cm,口徑8.4cm,足徑8.9cm。
瓶撇口,束頸,溜肩,橢圓形腹,圈足。通體施蘋果青釉,色調(diào)柔和,釉面光潤有開片。外底署青花楷書“大清康熙年制” 三行六字款。
蘋果青釉瓶造型為清康熙時期所獨有,胎質(zhì)細膩,釉面勻凈,釉色青綠,恰似青蘋果的色澤。秀麗的瓶體在含蓄的青釉映襯下,尤感素雅莊重。